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计算公式:(1)R=ρL/S(其中,ρ表示电阻器的电阻率,由其自身特性决定,L表示电阻器的长度,S表示电阻器的截面积)电阻)(2)定义公式:R=U/I(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R3+…+Rn(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R=1/R1+1/R2+…+1/Rn(5)通过电功率求电阻:R=U²/P;R=P/I²说明:在物理学中,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力。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力也越大。
不同的导体通常具有不同的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1.R=U/I,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2.R=ρL/S其中ρ表示电阻器的电阻率,由电阻器本身的特性决定L表示电阻器的长度,S表示电阻器的横截面积。
当电荷穿过导体时,它们会遇到与分子、原子和其他粒子的碰撞和摩擦。
这些碰撞和摩擦导致导体阻碍电流。
这种效应最明显的特征是导体利用电能并产生热量(或光)。
因此,物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称为电阻。
内阻是电池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与电池的容量密切相关。
它不仅反映了电池当前的荷电状态,还反映了电池的退化程度。
电池内阻的变化可以反映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利用内阻检测方法测量电池性能被公认为电池维护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内阻测量不仅适用于电池的日常维护,也适用于电池组的技术验收。
这种方法在为通信运营商选择电池组时尤为重要。
仅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很难准确反映电池的真实质量。
如果在电池验收时加入内阻平衡指标,排除内阻高或低的单体,选择电压均衡、容量充足、内阻均匀的单体组成电池组,则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组的性能。
扩大了。
另外,不同技术水平的电池厂家生产的相同标称容量的电池,其内阻也可能不同。
内阻值越小通常意味着工艺水平越高,技术含量越高。
因此,测量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标称容量的电池的内阻,可以作为电池选择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电阻的计算公式:?
R=ρL/S(R电阻、S截面积、L长度、ρ电阻率)
知识拓展:
电阻率(resistivity)用来表示各种表示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导线在室温(20℃)下的电阻称为该材料的电阻率。
当温度一定时,有公式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s为面积。
可见,材料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面积成反比。
由上式可知,电阻率的定义为:ρ=Rs/l。
电阻率ρ不仅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在温度变化较小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线性变化,即ρ=ρo(1+at)。
式中,t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ρo为0℃时的电阻率,a为电阻率温度系数。
由于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用其物理状态来描述。
例如220V-1OOW的电灯灯丝,通电时的电阻为484欧姆,不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的属性。
常用金属导体20℃时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Ωm)(1)银1.65×10-8|(2)铜1.75×10-8|(3)铝2.83×10-8(4)钨5.48×10-8左右向上向前中中中4×10-7(8)水银9.6×10-7
(9)康铜5.0×10-7 (10)镍铬合金1.0×10-6(11)铁铬铝合金1.4×10-6
(12)铝镍铁合金1.6×10-6:(13)石墨(8~1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