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会:用计算器在线计算并联电阻

用计算器怎么算并联电阻

在百度上搜索“并联电阻计算器”,然后点击第一个搜索结果。

输入并联电阻的阻值即可计算,见下图:

你也可以自己计算,并联电阻R1和R2并联=R1xR2/(R1+R2)

如何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并联电阻

这个计算器有一个“X减一幂”按钮,即“1/X”按钮,直接“改变”显示的数字(相当于“倒计时按钮”),所以输入R1的阻值后,按这个“倒计时”键得到R1的倒数,然后按加号键,输入R2的电阻值+“倒计时键”即为R2的倒数。
,然后按加号键输入R3的倒数 然后按“=”键,再按“倒数键”即可直接得到R1、R2、R3 连接后的电阻值并联即1/(1/R1+1/R2+1/R3+…),即R1、R2、R3…并联后的总电阻。

并联电阻计算器在线计算并联电阻计算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如何在线计算并联电阻。
本文将回答您的问题并解释如何使用在线计算器来计算并联电阻。
1、并联电阻计算公式为:1/R and =1/R1+1/R2+1/R3+ n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公式简化为:R and =R/n,而串联电阻计算公式为:R串=nR。
2、如何用图解法求并联电阻如下: 要计算R1和R2的并联电阻值,首先在XOY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X的直线l。
然后在 OX 轴上取点 A,长度等于电阻器 R1,在 OY 轴上取点 B,长度等于电阻器 R2。
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M点。
M点的坐标值(X或Y)即为R1和R2的并联电阻值。
3. 证明:MD 垂直于OX 轴。
由于△AOB与△ADM类似,AO/BO=AD/DM,又由于OD=DM,设其长度为R的值。
则R1/R2=(R1-R)/R,解为: R =R1R2/(R1+R2),即R1和R2并联电阻的阻值。
4、应用:要计算三个电阻R1、R2、R3的并联电阻值,可以先计算R1、R2的并联电阻,得到D点,然后得到C点在OY轴上的长度等于该值R3,连接CD与线l交于N点。
N点的坐标值为R1、R2、R3总并联电阻的阻值。
5. 例:设R1=4Ω,R2=12Ω,R3=6Ω 解算结果如图2所示。
R1和R2的总并联电阻为3Ω,R1、R2和R3的总并联电阻为2Ω。
6、另一种方法是在平面上任意选取一点O,用三个夹角为120°的向量作为坐标轴OX、OY、OZ。
要计算R1和R2的并联电阻,只需在OX轴上取长度等于R1值的A点和OY轴上长度等于R2值的B点,连接AB,并切割OZ轴(负(方向)到C点,OC的长度(绝对值)即为所需的并联电阻) 7. 证明:面积S△AOB=S△AOC+S△BOC,即。
(1/2)AO×BO×Sin120°=(1/2)AO×OC×Sin60°+(1/2) )BO×OC×Sin60°,缩写为 AO×BO=AO×OC+ BO×OC,因此R1R2=R1R+R2R,因此R=R1R2/(R1+R2)。
8、应用:计算R1、R2、R3并联总电阻,首先只需计算R1、R2并联电阻R1​​2即可(即取C点),然后按OA负方向取D点,取长度OD等于R3的值,连接CD,在E点切割OY轴,长度OE就是电阻R1、R2和R3的总并联电阻。
9、例如:R1=4Ω,R2=12Ω,R3=6Ω,按照此方法,求出R12=3Ω; 三个电阻R1、R2、R3并联电阻值为2Ω,如图4所示。
10、上述解法适用于求解电容器串联、弹簧串联、凸摄影镜头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相同。

并联电路电阻公式1/R=1/R1+1/R2+1/R3 怎么算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将右侧分为R2R3+R1R3+R1R2/R1R2R3。
R=R1R2R3/(R2R3+R1R3+R1R2)

文章推荐

液位计检定规程2019(干簧管液位计)

液位计检定规程2019(干簧管液位计)

大容量计量检定大容量测量的验证1.岗位定义:使用体积测量标准调整、维修和验证大容量测量仪器。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容量在500升以上的各类计量罐、液体储罐(立式金属罐

煤气罐气压表正常值计算指南

煤气罐气压表正常值计算指南

煤气罐的指针怎么辨别如何识别油箱指针:1、如果指针显示绿色,则表示汽油充足。2、当指针显示黄色时,表示开始消耗燃气。3、如果指针显示红色,则表示气体即将耗尽。4

电阻功率换算方法解析

电阻功率换算方法解析

知道一个加热丝的电阻,怎么算功率?由于P=I*UI=U/R,P=U2(U平方)/R其中U=220V,R是电阻,P是功率。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换

差压液位计安装

差压液位计安装

差压式液位计的测量原理差压液位计是利用液柱产生的压力来测量液位高度的仪器。其原理概述如图所示。水位变化后,差压变送器测量的压差也会相应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本文链接:https://www.tiankang2022.com/post/p9fcqk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