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电流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U/R。该式可转化为U=I×R或R=U/I。
I、U、R这三个量同时指同一电路部分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电荷的移动是由将电荷移出电源(即通过电线和负载)所需的电场力驱动的。
电场力将电路中的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从一点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称为电压。
电压的计算公式为U(电压)=W(电功率,单位为焦耳)/Q(电功率,单位为库仑),即电压是功率除以电量。
电压越高,电场力推动电荷做功的能力越强。
电压的SI单位是伏特(V),通常缩写为伏特。
常见的电压单位还包括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为: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电流、电压、电阻怎么计算
1.串联电路:
①电流:i=i1=i2
②电压:U=U1+U2
③电阻:R=R1+R2
2。
并联电路
扩展信息:
电路规则
(1)来自每个电阻流动的电流等于;因为直流电路中同一支路的每个横截面都有电流强度相同。
(2)总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分压(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U=U1+U2+。
..联合国。
这直接来自电压的定义。
(3)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
分别将欧姆定律应用于每个电阻器,U1=IR1,U2=IR2,…,Un=IRn代入U=U1+U2+…+Un并注意每个电阻器中的电流相等,我们得到U=I(R1+R2)。
+Rn)。
若此式中用一个电阻值为R=R1+R2++ +Rn的元件来代替原来的n个电阻串联电路,该元件中的电流将等于初级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因此,电阻R称为初级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或总电阻)。
因此,总电阻等于部分电阻之和。
(4)Ui=IRi因此与电阻值成正比是每个电阻分压的电压。
(5)每个电阻器消耗的功率与其电阻值成正比,即Pi=I2Ri。
(6)并联电路中电流存在分叉。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确定电路中的元件是串联还是并联。
来决定是否我们必须掌握它们的基本特点,方法是:
(1)电气设备连接方法:分析电气设备连接方法。
电路依次连接的有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2)电流流过法:电流从电源正极流过时。
当流体串联地流经每个组件时。
这表明电路是并联连接的。
(3)元件拆除方法:如果拆除任何电气设备而其他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拆除所有用电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仍能继续工作,其连接关系是多个用电设备并联。
(4)用钢笔线代替电线。
这是一个持续的连接。
参考:百度百科-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流、电压、电阻的求算公式是多少啊,急求
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功率/电阻)电流=功率/电压电压=电流*电阻电压=√(功率*电阻)电压=功率/电流电阻=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电流)^2电阻=电压^2/功率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式是什么?
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为电压=电阻×电流。
欧姆定律描述了导体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物理关系;这意味着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而导体的电阻则成反比,数学表达式可以写为I=U/R。
应用欧姆定律时,电阻这个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它是材料,几何学,温度压力必须注意的是,它与光有关。
另一个重要的环境限制是,无论电压或电流如何,电阻都是客观存在的。
此外,电压,也称为电位差,是衡量电场力强度的物理量。
拓展知识:
欧姆实验的第一步是研究电流产生的电磁场的衰减与电流长度之间的关系。
电线。
1825年5月,他在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了这一结果。
欧姆通过初步实验得出了电流长度与电流长度之间的关系。
其关系与当前欧姆定律的表达方式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欧姆是随时间变化的电势差(或电动机力);和电流强度三个电阻值没有连接。
在欧姆之前没有电阻的概念,但已经有人研究过金属的电导率。
1825年5月,欧姆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电流产生的电磁场的衰减与电线长度之间关系的科学论文,其中公式我错了。
1825年7月,欧姆还利用上述初步实验中使用的装置来研究金属的电导率。
他把各种金属制成相同直径的线,并测量它们,还有金,钱锌青铜测定了铁和其他金属的相对通量。
这个实验很粗糙且容易出错,但由于欧姆表明电流在整个电线中没有变化,欧姆认为电流大小可以用作电路中的重要基本量,并决定对其进行处理。
重要的是要学习。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式是什么?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式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参数之间存在如下换算关系。
功率=电流*电压
功率=电压*电流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符号P,单位W;
电压:符号U,单位V
电阻:符号R,单位Ω;
电流:符号I,单位A;
一般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功率之间的相关性
01串联电路的相关特性
串联中电路、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主要通过以下关系联系起来。
各处电流相同: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件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电阻之和:R=R1+R2;
电路中用电器件电压之比等于电阻:U1:U2=R1:R2;
总功率功等于各电功率之和:W=W1+W2;
各电功率之比电功率等于电阻与端电压之比:W1:W2=R1:R2=U1:U2;
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与端电压之比: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02并联电路的相关特性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2=U;
总电阻等于每个电阻除以每个电阻之和的乘积:R=(R1R2)/(R1+R2);
总电阻和功率等于总和每个电功率E:W=W1+W2;
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I1:I2=R2:R1
电功率之比等于电流之比以及相反的情况;电阻比:W1:W2=I1:I2=R2:R1;
各次幂的比值等于电阻与电流的反比之比: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与线路功率负载有关的计算公式
基本功率计算公式为:功率W(P)=电流A(I)*电压V(U)。
我国家庭网络电压一般为220V,因此家庭线路的负载容量计算如下:
1.5平方毫米的线路电流=10A=10A*;220V=2200W;
2.5平方毫米的线电流=16A;功率=16A*220V=3520W;
4平方毫米的线电流=25A;负载功率=25A功率=32A*220V=7064W;
不同制冷功率的空调电驱动功率如下:
例如:
三级节能空调1P=726W
三级节能空调1.5P=1089W
三级节能空调2P=1452W
;能效三级空调3P=2178W;
由于空调在开机时最大峰值可达额定功率的2至3倍,因此按3倍计算最大值:
1P空调。
开机时的峰值功率为726W*3=2178W,所以选择不小于1.5平方米的线路。
1.5P空调开启时的峰值功率为1089W*3=3267W,然后选择一条不小于2.5平方米的线。
2P空调开启时的峰值功率为1452W*3=4356W,所以选择不小于4平方米的线路。
3P空调开启时的峰值功率为2178W*3=6534W,所以选择不小于6平方米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