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的关系与计算公式
电流(I)、电压(U)、电阻(R)和功率(P)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 1、功率计算公式:P=U²/R,其中P代表功率,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2、电阻计算公式:R=U²/P。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对幂公式进行变形得到。
3、另一个功率计算公式是:P=I²R,其中I代表电流。
在电路中,可以通过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计算出电流,即: 4、电流计算公式:I=U/R。
5、电压计算公式:U=IR,其中I为电流,R为电阻。
6. 功率也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相乘来计算:P=UI。
7. 电流可由功率与电压之比计算:I=P/U。
8. 电压可由功率与电流之比计算:U=P/I。
计算电功率时,使用两个扩展公式:9.P=W/t,其中W是功,t是时间。
该公式适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10. 在纯电阻电路中,功率也可以计算为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P=I²R,或电压的平方和电阻的倒数:P=U²/R。
电的功率单位是瓦(W),功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单位是秒(s)。
参考来源:百度电力百科。
电流 电压 功率 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主要有以下关系。
各处电流相同: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件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电路中用电器件上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U1: U2=R1:R2
一般 各电功率之和:W=W1+W2
各电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与端电压之比:W1:W2= R1:R2=U1:U2
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与端子电压之比:P1:P2=R1:R2=U1:U2
总功率为 等于各次幂之和:P=P1+P2。
扩展信息:
1. 电流、电压和电阻定律
1. 串联电路(n个电器串联):
电流:I总计=I1=I2 .=In(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计=U1+U2 .+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计=R1+R2.. ..+Rn(总电阻等于总电阻 各部分电阻)
2. 并联电路(n个电器并联):
电流:I总计=I1+I2 .+In(并联电路中,线电流等于总和)。
支路电流)
电压:U总计=U1=U2 .=Un(每个支路两个。
端子处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2 。
电阻单位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电阻单位。
这是om(om),称为om,符号。
这是欧姆(希腊字母,发音为 omega),1 欧姆 = 1 V/A。
较大的测量单位是千欧姆 (kΩ) 和兆欧姆 (MΩ)(兆 = 百万,即 100 万)。
KΩ(千欧)、MΩ(兆欧),它们的换算比:两个电阻并联也可表示为
1TOm=1000 GΩ; 1GΩ=1000MΩ 1M; 欧姆 = 1000 kOhm; 1 kΩ = 1000 Ω(即一千转的速度)
来源:百度-电流百科
来源:百度-电阻百科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目前, 电压 电阻和功率是电路的基本定律,电子世界的四个基本参数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交互特性。
公式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功率公式:功率(P)=电流(I)×电压(U)或P=电压(U)×电流(I)电流与电阻 :电流(I)=电压(U)/电阻(R) 2.一般电路关系串联电路, 当前的 电压 特性 电阻和功率如下:
各处电流等于:I1= I2=I 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个电压之和:R=R1+R2 功率比等于比。电压电阻:P1:P2=R1:R2=U1- U2
并联电路的特性不同:
总电流等于各元件电流之和:I=I1+I2 电压处处相等: U1=U2=U 总电阻的计算比较复杂,但是各元件的总功率 仍然等于幂的总和。3、深入了解电阻参数:eg。
R=ρ×(L/S)为电阻和材质; 表示长度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电 电 4. 线路负载和空调功率计算
对于线路负载, 例如, 一根1.5平方毫米的电缆可以承载10A×220V=2200W。
选择空调时; 考虑启动时的功率峰值,例如 1P空调需要线路不少于1.5平方米,1.5P空调需要2.5平方米。
银河电气,您的技术合作伙伴,银河电气为您的电路设计提供专业支持。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式是什么?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参数之间有如下换算关系。
功率=电流*电压
功率=电压*电流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符号P单位W;
电压:符号U,单位V;
电阻:符号R,单位Ω;
电流:符号I,单位A;
一般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01串联电路的相关特性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主要相关通过以下关系。
各处电流相同: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件两端电压之和:U=U1+U2 ;
总电阻等于电阻之和:R=R1+R2;
电路中用电器件上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U1:U2= R1 :R2;
总功率 做功等于各电功率之和:W=W1+W2;
各电功率之比电功率等于电阻与端电压之比: W1:W2=R1 :R2=U1:U2;
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与端电压之比:P1:P2=R1:R2 =U1: 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02并联电路相关特性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到处都有电压等于:U1=U2= U;
总电阻等于每个电阻除以每个电阻之和的乘积:R=(R1R2)/(R1+R2 );
总电功率等于 各电功率之和:W=W1+W2;
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倒数:I1:I2=R2:R1
电功率之比等于电流与电阻之比:电阻倒数比:W1:W2=I1:I2=R2:R1;
各次幂之比等于电阻与电流的反比之比: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网络负载计算公式
功率的基本计算公式为:功率W(P)=电流A(I)*电压V(U )。
我国家庭电源电压一般为220V,因此家庭线路的负载容量计算如下:
1.5平方毫米的线路电流=10A 承载能力=10A *; 220V=2200W;
2.5平方毫米的线电流=16A; 功率=16A*220V=3520W;
4平方毫米的线电流=25A; 承载能力=25A功率=32A*220V=7064W;
不同制冷量的空调电驱动功率如下:
例如:
三级能效空调1P=726W
三级能效空调1.5P=1089W
三级能效空调 2P=1452W
三级能效空调3P=2178W;
由于空调开启时的最大峰值可达额定功率的2至3倍,按最大值的3倍计算:
1P空调开机峰值功率为726W*3=2178W,因此至少选择线路 1.5平方米。
1.5P空调开机时的峰值功率为1089W*3=3267W,所以至少选择2.5平方米的线路。
2P空调的峰值性能是开机时1452W*3=4356W。
因此,选择面积至少为4平方米的线路。
3P空调开机时的峰值功率为2178W*3=6534W因此,选择面积至少为6平方米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