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34A”能用“R12”代替吗?
1 常用制冷剂包括R12、R22、R134a、R152a和R600a。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R12、R22代替。
2、R152a、H-01、RH、H、R404、R152a、R22混合制冷剂可用R12替代。
3、R404、R152a、R22的混合制冷剂可用R22替代。
4.R12和R22一般不能互换。
目前可使用替代hcfcs物质主要有哪些
我国冰箱行业已基本采用R600a替代CFC-12。
消耗HCFC-22的行业主要包括空调行业(包括房间空调、汽车空调)、工业和商业制冷行业。
其他使用泡沫工业和化学工业原料的行业。
只有以下几种被广泛使用:
1. 氨
(代号:R717)
氨是应用最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
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常温下的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夏季冷水温度高达30℃。
绝不能超过1.5MPa。
单位标准氨量的制冷量约为520kcal/m3。
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分离并结冰,因此系统中不会出现“冰塞”。
氨对钢无腐蚀作用,但氨液含水时,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蒸发温度略有升高。
因此,铜及铜合金材料不能用于氨制冷设备,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得超过0.2%。
2. Freon-12
(代号:R12)
R12是烷烃的卤化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CF2Cl2。
它是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用于小型并广泛应用于中型制冷设备。
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8℃,冷凝压力一般为0.78~0.98MPa,凝固温度为-155℃,单位体积标准制冷量约为288kcal/m3。
R12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几乎无毒、不易燃、不易爆且非常安全的制冷剂。
只有空气中体积浓度超过80%时才会引起窒息。
但当它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400℃以上时,就会分解并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R12可与任何比例的润滑油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但吸水性极弱。
因此,小型氟利昂制冷设备没有油分离器,而是有干燥器。
并且规定R12中的含水量不得超过0.0025%。
普通天然橡胶不能用作系统中的密封垫片,应采用丁腈橡胶或氯醇等合成橡胶。
否则,密封垫片会膨胀并导致制冷剂泄漏。
3. Freon-22(代号:R22)
R22也是烷烃的卤代化合物,学名二氟氯甲烷,分子式为CHClF2,其标准蒸发温度约-41℃,冷冻温度约-160℃,冷凝压力与氨相似,单位标准制冷量。
热量约为454kcal/m3。
R22有许多与R12相同的性能,但其化学稳定性不如R12,毒性略高于R12。
然而,每单位体积的R22制冷量比R12大很多,与氨接近。
当需要-40至-70℃的低温时,使用R22比R12更合适,因此,在发表时,R22在-40的两级压缩或空调制冷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用过的。
高达-60°C。
4. R-134a
(代号:R134a)
分子式:CH2FCF3(四氟乙烷),分子量:102.03
沸点:-26.26℃,凝固点:-96.6℃,临界温度:101.1℃,临界压力:4067kpa
饱和液体 密度:25℃,1.207g/cm3,液体比热:25℃,1.51KJ/(Kg)℃)
溶解度(水,25℃):0.15%,临界密度:0.512 g/cm3
臭氧消耗潜值(ODP):0,全球变暖系数(GWP): 0.29
蒸发能力沸点:215kJ/kg
质量指标:纯度≥99.9%、水分ppm≤0.0010、酸度ppm≤0.00001、蒸发残渣ppm≤0.01
作为R12的替代制冷剂,R134a具有许多与R12相似的特性。R134a毒性极低,在空气中不易燃。
其安全等级为A1级,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制冷剂。
5. R-404A制冷剂物理化学性质:R404A是一种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不含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储存在钢瓶内。
R404A的ODP为0,是一种不损害大气臭氧层的环保制冷剂。
主要用途:R404A主要用于替代R22、R502。
具有清洁、低毒、不燃、制冷效果好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中低温制冷系统。
被使用。
6. R-410A制冷剂理化性质:常温常压下,R410A是一种无氯氟烷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无色气体,储存于钢瓶中的压缩液化气体。
其ODP为0,因此R410A是一种环保制冷剂,不会损害大气臭氧层。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小型商用空调、家用中央空调等。
7. 共沸制冷剂
该公式在发表时尚未公开,它用于复叠式制冷机,基于冷凝进行蒸发,空气温度可达约-150度。
8. 碳氢制冷剂在节能方面的主要优点是节能环保:使用R433b的空调比使用R134、R22的空调更节能。
大约15%到35%。
环保:碳氢制冷剂是天然存在的工质,因此对大气无污染,对臭氧层无破坏,温室效应几乎为零。
详细信息
危险
1.
1985年2月,英国南极探险队队长J. 法曼首先报告说,自1977年以来,人们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开始下降,下降速度约为春末时的一半。
每年9月,“臭氧空洞”的形成一直持续到11月才慢慢恢复,引起全世界震动。
除了用于制冷剂外,还会消耗臭氧层这些化合物还用于电子元件生产中的气溶胶推进剂、发泡剂和清洁剂。
长效含溴化合物,例如哈龙灭火剂,也在臭氧消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氯原子和一氧化氮(NO)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CFC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大量生产和使用(例如CFC12的大气寿命为102)。
年),它们在对流层中不易分解,通过大气环流,进入臭氧层所在的平流层,在短波紫外线UV-C的照射下,分解为CI自由基和Cl自由基。
参加。
臭氧层破坏。
简而言之,要使臭氧被消耗,某种物质必须具备两个特性:必须含有氯、溴或其他类似的原子来参与臭氧与氧的化学反应;并且必须含有氯、溴或其他类似的原子。
在低层大气中稳定(即具有足够长的大气寿命),可以到达臭氧层。
例如,氢氯氟烃制冷剂HCF22和HCFC123都含有氯原子,会消耗臭氧层。
它们的大气寿命分别为12.1年和14年。
氯原子比较活跃,在低层大气中能产生臭氧,解体后到达臭氧层的不多。
因此,HCFC22 和 HCFC123 的臭氧消耗潜力比 CFC 低得多。
2. 时间表
我国《国策》中制冷剂淘汰时间表:
1)1999年7月至3月1日1995年,氟氯化碳的年产量和消费量稳定在1995-1997年三年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
2)从2005年1月1日起将冻结水平降低50%;
3)从2007年1月1日起将冻结水平降低85%;
4) CFC将从2010年1月1日起完全关闭。
3. 目标
《国家规划》对空调行业制定了具体淘汰目标
1)工业和商业制冷
CFC11/12新充填 2003 It 2010年停止,CFC11/12维护和补充品的加注也于2010年停止。
2)家用电器
1999年新生产冰箱、冷柜更换40%,2003年新生产冰箱、冷柜更换70%,2003年新生产冰箱、冷柜更换100% 2005年冷冻柜。
替代品。
3)汽车空调
新生产的CFC12空调已于2002年停产。
2009年以后,汽车空调中只允许使用回收的CFC。
我国刚刚签署了《议定书》伦敦修正案,因此尚未承诺逐步淘汰HCFC。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HCFC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制冷剂
原来用404雪种的压缩机系统能换成用134雪种的压缩机吗
可以更换为使用R134a制冷剂的压缩机。然而,更换压缩机后,如果不重新调整冷却系统的状况,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将会恶化。
并且在更换R134a制冷剂的压缩机和更换R134a制冷剂之前,必须用新的R134a制冷剂不断冲洗原制冷系统管道中剩余的冷冻油和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