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平方电缆载流量解析及计算方法

185电缆载流量

185平方米电缆的载流量为270A(3芯铝线)、440A(1芯铝线)。

电缆负载能力计算公式:

10比5、100比2、

25、35、4、3圈。

70、95、两倍半。

管子和温度可维持或 10% 折扣。

添加一半的裸线。

包括铜升级。

更多信息:

方程解释:

第一个方程代表铝 I am。
芯绝缘线的载流量可按截面积的倍数计算。
式中阿拉伯数字代表导线截面,中文数字代表倍数。

对比公式,“5小于10”是指截面积小于10,载流量为截面积的5倍。
“100大于2”是指大于100的截面承载能力是截面值的两倍。
第 25 和 35 节是第四和第三时间边界。
这就是咒语“二十五、三十五、四、三界。

横截面 70 和 95 放大了 2.5 倍。
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了10以下和100以上的以外,两种规格的中心线截面都是相同的倍数。

从上面的排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倍数随着横截面积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多次过渡的交汇处误差会稍微变大。
例如,横截面 25 和 35 位于 4x 和 3x 边界上,在公式中计算为 100 安培,但在手册中计算为 97 安培。
35则相反,公式中为105安培,但表中为117安培。
不过,这对使用影响不大。

2. 以下三个公式是应对情况变化的方法。
“穿管,温度,20%或10%优惠”是指穿管敷设时,如果计算后环境温度在25℃以上,则附加20%的折扣,计算后附加10%的折扣。
铺设在管道上时,如果温度超过25℃,则享受20%的折扣,然后享受10%的折扣,或者一次性享受30%的折扣。

环境温度是指夏季最热月份的平均最高温度。
事实上,温度的变化对电线的载流量影响不大。
因此,只有在一些炎热的工作场所或温度高于25°C的较热地区才会考虑折扣。

3、关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头禅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加一半。
这意味着与相同截面的铝裸线和铝芯绝缘线相比,载流量可减半。

4. 对于铜线载流量,公式为“计算铜线升级”。
即在计算前将铜线截面顺序提升一级。
根据铝线相应的条件。

影响电缆负载能力的外部因素:合理布置、增大电缆间距

多根导体敷设在一起时,会形成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电荷集中在导体上。
部分横截面会降低导体的允许承载能力。
此外,将多个条带粘贴在一起会产生热量并降低承载能力。

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内部因素:增加芯线面积可增加电缆的载流能力。

芯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为正值。
它与载流量有关,安全载流量通常是铜。
电线为5~8A/mm2,铝线为3~5A/mm2。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电缆容量

185平方单芯电缆直径?

185平方米的电缆直径为31.8mm(单芯)。
规格表如下。

扩展信息:

电缆规格是指电线电缆的芯数和横截面尺寸。

电力系统使用的电线电缆产品主要有架空裸电线、母线(母线)、电力电缆(塑料电缆、油纸电力电​​缆(基本被塑料电力电缆取代))、橡套电缆、架空绝缘电缆)、分支电缆(部分替代母线)、电磁线、电力设备用电线电缆等

参考:电缆规格-百度百科

185平方的铜芯电缆能带多少千瓦

三相四线制185平方毫米铜芯电缆最大承载功率可达300千瓦。
根据表中数据,185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的载流量为552安培。
据此计算,相应的功率为: P=1.732×UI×cosφP=1.732×0.38×552×0.85P≈308千瓦 将结果四舍五入为300千瓦(使用三相市电时功率因数为0.85)。
请注意,电缆的实际负载能力受安装方法、环境温度、绝缘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
具体数据见下表。

文章推荐

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度解析

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度解析

电压与电流的超前、滞后问题电压和电流之间的超前滞后现象是正弦波在电感器和电容器上的动态行为的结果。要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动态动画比静态图像更有效。当连接正弦波

串联电路电流计算公式详解

串联电路电流计算公式详解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什么?1.串联电路①电流:i=i1=i2②电压:U=U1+U2③电阻:R=R1+R22+i2②电压:U=U1=U2③电阻:的倒数总电阻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若n个阻值相同的电

怎样用万用表测相序是不是正确

怎样用万用表测相序是不是正确

万用表如何测相序使用万用表测量相序通过测量三相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可以确定相序。解释如下:1、了解相序概念:相序是指三相交流电的相序,通常为ABC或ACB相序。在电

液位计高度怎么读数

液位计高度怎么读数

液氧罐怎么看液氧多少液氧储罐由猜书体(上下导管)、胸形、上部和液体传输台组成,磁铁由推杆驱动。在上部导管内上下移动,让图像在体外翻转,通过液位和液位计用红、白颜色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本文链接:https://www.tiankang2022.com/post/a5lht9uh.html